2015年10月16日,郑州启元国际中学嵩山地质考察备课组开始了“嵩山三皇寨地质考察课”实地备课之旅。三皇寨是嵩山世界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峰海拔1512米,地质类型齐全、岩龄古老、构型奇特、发育完整,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的美称。这次备课组出行的主要任务是确定考察路线和授课地点。
“备课组”出发合影
三皇寨的英姿——险、难、秀、雄
为了全面考察河南嵩山的地质概况,备课组决定从三皇寨最具挑战的南坡开始攀爬,记录每一个与地理有关的知识,进行分析并讨论,丰富备课内容。
典型的沉积岩地层 奇特的水纹形断层
通过实地考察和备课,使学生更直观、更深刻地学习地理知识,而且能锻炼同学们的意志力,开发学生的野性和张力。
爬山
在王校长的带领下,考察组全体师生按照备课组考察的路线开始登山,向三皇寨进发!
张啸宇同学讲课
按照10月16日备课组的实地考察成果,张啸宇同学在最具代表性的沉积岩山峰下进行实地授课,讲授的主要内容有五大基本地形、地形部位、山脉的形成,就有关地壳运动和地形部位与同学们进行问答式互动,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对山脊、山谷、山峰、陡崖和鞍部进行讨论、分析和判断,最后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牢固地掌握了地形部位的基本概念。而且,张啸宇同学的讲课活动吸引了周围其他登山的游客们,大家纷纷围过来认真听讲。 此时,在1000米海拔的高处,考察组的每个成员都汗流浃背,年龄较大的老师甚至气喘吁吁,但没有一个人喊累,反而都非常开心地感慨道:“以后应该多上这样的考察课!”
张存桂老师讲课
穿越一个又一个高低起伏的山峰和峡谷,我们来到嵩山最具代表性的断层构造地貌处,张存桂老师给同学们讲解地壳运动的结果——构造地貌和基本岩石类型。此地,就是构造地貌——断层的代表地,与张啸宇讲课地点沉积岩的水平构造地貌相比,让同学们思考断层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在长达25亿年造山运动的作用下,嵩山从一片汪洋变成如今雄伟壮观的山势地貌,其中经历了几次比较大规模的地壳运动。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断层在地壳中广泛发育,是地壳最重要构造之一。嵩山奇特的断层崖和峰林就是在大型的地壳运动和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问题思考: 1、根据课本第二章大陆迁徙的内容,说明嵩山的形成原因。 2、根据课本第一章第四节地形图的内容,判断断层和陡崖的区别。 3、两山相连,为什么西边是水平结构的沉积岩,而东边相连的是垂直结构的断层崖和峰林? 就第一和第二个问题,同学们都比较明确说出了答案。针对第三个问题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明白了地壳运动是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期间在外力作用的影响下,形成水平结构的沉积岩褶皱,再经过几次大规模的造山运动形成以花岗岩为主的断层崖和峰林。
再见!
再见了!嵩山!郑州启元国际中学七年级嵩山地质考察组圆满地完成了考察任务,带着收获的喜悦离开了这座神奇的世界地质博物馆。
考察组成员:张啸宇、蒋铸烨、项伊慧 朱鹏宇、何毓舟、胡家瑞 指导老师:张存桂 启元记者站:张存桂 2015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