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童年时期,也许因着某种与生俱来的天性,我不由的被一些书摊上的小画书、善恶分明的评书、各种童话所吸引;青少年时代,我如痴如狂的迷恋中外文学名著;职业生涯中,我又贪婪的翻阅相关专业书;步入中老年,宗教、人文、哲学经典又让我情有独钟,爱不释手……
多年的阅读,我深刻意识到阅读人文经典以及知性阅读的重要性。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因为人文是与“人”有关的,涵盖了人生意义的探索、人生价值的追寻——这些问题或早或晚都会成为我们关心的重点。我们终究要面对这个问题:什么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什么是人生真正需求、理当拥有的?我曾多次扪心自问,我的人生意义、我的人生境界是什么呢?在困惑中,我读经典,我求索,我去思考那些可能没有最终答案的根本问题,并从“徒劳”的思考中获得教益。那就是要回归和超越自我!
回归自我,首先要认识自我。戴尔菲神殿上“认识你自己”的一句神谕,困扰了人类两千多年。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对话。”在困扰中,我读台湾大师傅佩荣的《自我的觉醒》一书。他讲: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动态的过程。要想认识自己,就要问三个问题:什么事使我感动?什么人使我羡慕?我对自己满意吗?自我觉醒就是要从认识自己到进行全面的人格教育、人文教育和人才教育。
诸如此类大师的话,我反复揣摩,逐步明白: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丰富的精神世界。人生除了“有形可见、可以量化”的成就之外,更要注重心灵的自我觉醒。自我觉醒的前提是自我的丰富。人格教育重在求其心安——秘诀在于“安” 这个字。在与人与大自然的相处中,要问心安不安?人文教育重在当下自化,“化”代表把当下的困境及烦恼都化解,活在当下。人才教育的原则就是“成为可用”关键是“用”字。这一切都和人的精神内涵密切相关。觉醒的过程就是漫长的回归和超越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营养保证,就是要靠经常的阅读、沉思,并且逐渐提高行动的自主性。当你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时,你就会感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当今社会,书籍早已不再罕见稀有,然而有多少人还在真正地读书求知,以求修身养性呢?有多少人注重内在的自我呢?心理学家再三警告:“现代人最大的痛苦,就是不知道有一个内在的自我,或者即使知道也疏于与它联系。”印度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说:“你也许能漫步于整个世界,但最终必须回到你自身。”
著名学者周国平认为回归“自我”有两个标志:一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兴趣,亦即全身心投入的工作,并在其中感到内在的快乐和充实;二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真信念,亦即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退休后来到幼儿园工作,每天看到天真无邪的孩子、朝气蓬勃的老师,一种希望在我心中升起。园内事无巨细,从早忙到晚,忙、累且快乐着,有事干让我充实。孩子一声声甜甜的叫、老师一双双信任的眼光,爱,一下从心底涌出。幸福是一种动态的内心体验:有爱、有希望、又有事干,这就是幸福三味!我,在阅读中充实,更在工作中丰富。大文豪雨果的:“把宇宙缩减到惟一的一个人,把唯一的一个人扩张到上帝,这才是爱。”这句话会始终贯穿在我的工作和生活中。
不可回避,在工作中我有困惑,也有怨言,但我明白,这是我自身的欠缺,我更需要提升和超越。对于自我的超越,《淮南子》中一段话说得很形象,其大意是:物质需求对人是第一位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吃饭穿衣,但把一个人放在一间黑屋子里,供他吃饱穿暖,他亦不快乐,即“不得乐也”。为什么?因为眼和耳朵是人的主要感觉和审美器官,他看不见听不到,就不知道自己和别人的区别,也不能超越自己。这时若在墙上开一个洞,清新的空气进来,喘一口气,身心舒展许多。再打开一扇窗户,阳光射进来,就会很兴奋。若再把他放出黑屋,看看那外面的风景,他就会兴奋异常。再进一步的让他登上泰山极顶观日出。壮哉!乐哉!从开洞---开窗---开门—登山,这就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这就是精神的寻觅!我就是那开门跑出来的老小孩,我面临的是攀爬登高。这是一个长期、艰难、不懈的过程,更是境界不断提升的过程。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老人与大海拼搏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
对人生境界的阐述,最有特色的是近代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的“精神三变”,精神是心灵的表现,它有三种变化。第一,精神变为骆驼。骆驼代表沙漠之舟,可以在沙漠中承受各种考验与压力。别人常常告诉它:“你应该如何,你应该如何;第二,骆驼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变为狮子。狮子是万兽之王,具有强劲的生命力与开创的勇气。他对自己说:“我要做什么,我要做什么。"但是这样远远不够,狮子只知道往前奋斗而不见得能回归自己。一个人最重要的是能回归自我,就是要从骆驼变成狮子,再从狮子变成婴儿。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人就是他所吃的东西。就精神食粮而言,我认可。阅读起码能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品级。所谓品级就是通过阅读而过一种心智生活,使你对世界和人生的思索始终处在活泼的状态。
多年来,阅读早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在阅读中,我感觉自己生活在人类伟大心灵所建造的那个世界里。每当这时,总有人说,读恁多闲书有啥用?我语塞。在看到国学大师任继愈的爷爷说的读书好处时,我拍案叫绝。任老小时候对爷爷让他读书也发出过这样的疑问。爷爷让他用乌七八黑提煤的篮子去打水,一而再,再而三,忙了一身汗,自然打不到水的。爷爷让他看看篮子发生了什么变化。任继愈说:“篮子变干净了,提手也变光了。”爷爷说:“读书有时就如篮子提水,看似没有效果,但让你变干净光亮了.”读书能让人生有些光亮,这还不够吗?
有人说:人一生中有四项任务要完成,就是自我认识,自我定位,自我成长,自我超越。年轻的时候开始自我认识,工作之后寻找自我定位,中年之后追求自我成长,年老的时候则努力自我超越。我要认准我的任务,从阅读中汲取前进中不竭的动力源泉。在困惑中,我阅读;在阅读中,我寻找;在寻找中,我要回归和超越自己。
郑州市启元美景幼儿园 王新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