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人类的希望——Everything is made for human’s hope            圆教育志•报国家恩——Fulfill the Aspiration of Education Devote all life to the country            为生而赢•情系教育——Loving Education and Making our lives more colorful        

  您现在的位置: 东方启元顺势教育机构 >> 新闻中心 >> 正文

王总的教育学论文在《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发表
 近日,王卫佳总经理的教育学论文《论少儿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在2010年第1期《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发表。该学报作为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和河南省一级期刊,以荟萃教育教学新思想为特色,以刊发前沿学术文章和教育专业理论为主导,深受教育界同仁青睐。

    王卫佳总经理的《论少儿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一文,结合未来国际化人才培养趋势,联系当前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独具视觉地提出少儿核心素质培养问题,并对少儿核心素质内涵及评价体系和推进少儿核心素质培养的建议进行了系统论述。本论文作为我国目前学前与基础教育领域把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具体结合的有力探索之笔,将对促进少儿全面、个性发展,真正实施少儿素质教育具有前瞻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论少儿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
王卫佳
———————————————————————————————————————
摘要:少儿核心素质包括少儿智商、情商和人格品质,智商是基础,情商是关键,人格品质是保证。以此为目标,促进少儿全面、个性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少儿素质教育。
关键词:少儿;核心素质;培养;评估
 
作者简介:王卫佳,河南启元教育(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州450009)
——————————————————————————————————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当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社会转型关键期,人们的文化教育需求也由单一走向多元,特别是2006年国家普遍实施的免费义务教育,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提出了更大挑战。从国家层面来讲,免费义务教育更加强调公平和均衡,但是目前“千校一面、万人一书、班额过大、服务欠佳”的教育现状,已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对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的素质教育需求,急需社会力量举办的教育机构来补充公办学校的不足,满足人们的特殊需求。为此,民办教育需要做精、做强、做特,深入研究和实践基础教育阶段少儿的核心素质培养已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研究的民办教育是指社会力量办学,本文研究的基础教育是指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我国全面推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了我国中小学学生及幼儿培养目标。但在现实当中,“重应试轻素质、重学历轻学力、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等陈旧观念仍然比较突出,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忽视了少儿的教育主体地位;教育评价注重统一性、忽视多元性;以教育对象为主体,张扬个性,促进少儿全面与个性发展的理念尚未落到实处。如何结合民办教育自身特点,推行以尊重教育对象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关注少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对少儿的差异化教育,将国家宏观的课程标准和学段目标内化、细化、转化为具有民办教育特点的课堂快乐教学行为和课外人文实践活动,确立和推行以少儿智商、情商与人格品质为核心的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塑造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的公民和国际化高素质人才,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对少儿核心素质培养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是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论。加德纳从智力是“解决问题或创造某种文化价值的能力” [1]的定义出发,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相对独立的八大智能,即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近三十年来,该理论已经广泛应用于欧美国家和亚洲许多国家的学前与基础教育领域,并且获得了极大成功。近年来,多元智能理论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对指导我国开展素质教育起到了较好地推动作用。但从当前中小学、幼儿园应用情况来看,如何把多元智能理论与我们具体的培养目标相结合,还缺乏全面的探索和实践。
情商(EQ)即情绪商数,1995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提出,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许多研究和实践证明:人的成功的诸多主观因素中,智商(IQ)因素大约占20%,情商则占80%[2]
关于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培养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是由于品质的范围广泛,培养的难度很高,致使目前我们对学生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仍然知之甚少,而培养上更处于盲目状态。我们认为,基础性人格品质的培养,对于孩子的终身发展具有人格上的奠基意义,这是我们基础教育应当努力承担的,对这种培养进行系统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我们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法,借鉴多元智能理论,细化0至12岁培养目标,构建核心培养目标及实施体系;通过行动和实践,逐步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化、系统化、目标化、显性化、可测量化、可操作化。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不断实践、不断推进、不断完善的过程,其阶段性研究成果将直接转化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促进少儿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少儿核心素质内涵及评价体系
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提出了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模式。“10+3+1”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模式是我们坚持科学教育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家德、智、体、美、劳教育方针,依据国家课程标准新理念、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认真推行我们“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的人文适性教育理念而提出的,旨在把所有少儿培养成“身心健康,具有好智能、好习惯、好性格,热爱环保、充满爱心、终身热爱学习和生活的时代阳光少年”。
(一)科学内涵
“10”是指十项智能培养,即语言、数学逻辑、创新等培养;“3”是指三项情商培养;“1”是指高尚道德品质的培养。
 十项智能培养是少儿核心素质培养的基础,少儿的情商培养、人格品质培养,都是建筑在智能培养基础之上的。没有优良的智能培养,情商与品质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十项智能培养包括:语言智能培养,即培养少儿有效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文字以表达自己思想、观点和了解他人的能力;数学逻辑智能培养,即培养其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能力;身体运动智能培养,即培养其善于运用肢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改造事物的能力;音乐智能培养,即培养其能觉察、辨别、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空间智能培养,即培养其能以三维空间来思考,准确地感觉视觉空间,并把内在的空间世界表现出来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培养,即培养其对生物的分辨能力和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和辨认能力;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即培养其自我觉察、自我认知、自我控制,达到自我实现的能力;人际交往智能培养,即培养其觉察并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的能力;抗挫智能培养,即培养其面对难题、困境,能够迎难而上,并能够妥善解决难题和走出困境的能力;创新智能培养,即培养其创造和发现新东西的能力。
智能培养重要,情商培养同样重要。具体包括:好身心,指培养少儿拥有健康、和谐的身体与心理;好习惯,指让少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好性格,指培养少儿形成良好的性情与品格,不骄不躁、阳光开朗。
高尚道德品质可以影响少儿未来可持续发展,它是实现成功人生的基础性人格品质。只有拥有高尚道德品质,才能真正使少儿实现其个体身心素质的全面的生动的活泼的发展[3]
(二)评价原则
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与评价系统遵循的原则有:(1)落实素质教育原则,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目标以国家有关课程标准为基准,以落实素质教育为根本准则;(2)打破课程设计壁垒原则,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目标的落实需要打破学科壁垒,打破课堂壁垒,打破知识壁垒,使各门学科贯穿起来,使课堂内外贯联起来,使文化知识传授与自主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3)科学设计测评原则,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目标是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情商智商理论贯通、拓展而来,按照层次分析法等科学方法科学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少儿进行科学测评;(4)立足国际、面向未来原则,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目标按照未来社会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对少儿进行全面,发展个性。
(三)评价体系
1、评价指标:高智能、高情商、高道德品质为一级指标(共3项),十项智能、三项情商等为二级指标(共14项)。
2、权重分配:在对教学管理人员、骨干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的具体实际,确定每一项具体指标占总指标体系的权重。
3、评价方式:采取主观评价、客观评价相结合,自评、他评相结合,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总体性评价、精细化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面试(口试、操作)、笔试(期中、期末考试)、实践活动评价(班级活动评价档案)、综合测评(各科老师、家长、学生、社区对学生的综合评定)等多种形式,对少儿“10+3+1”核心素质培养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科学评价。
三、推进少儿核心素质培养的若干建议
(一)坚持以人为本,推动少儿全面发展,张扬个性。对家长而言,应进一步提高对下一代教育的认识度,但不能唯学校教育至上,应走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误区,重视少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对于人才需求方而言,要重学历但不唯学历,在社会中起到一个良性的引导作用;对于教师而言,要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要注重对少儿自学能力及学习方法的培养,重视其实践能力的提高,提高其从多渠道中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对于学校及教育管理者而言,应端正校风教风学风,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彻底扭转只重学生分数的陈腐观念。
(二)大力推行素质教育,重智商更重情商与人格品质。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课程标准,制定出科学合理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办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使传统的应试教育逐步过度到素质教育轨道上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提倡面向全体、实施差异化教学,重视少儿智能发展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情商和良好人格品质的培养,使每一个少儿及早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
(三)根据少儿成长规律,科学确定培养目标。少儿“10+3+1”素质培养目标及其评价体系分阶段的提出与实践,将进一步解决学生综合素质中隐性素质培养方案不太具体、隐性素质不好评价的问题。少儿“10+3+1”素质培养目标及其评价体系与常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将逐渐解决素质教育不好测评的问题。
(四)细化培养目标,制定达标手册。对少儿“10+3+1”素质培养目标细化到年级、班级及每一个学生,与课程教材和日常教育行为紧密结合,使少儿“10+3+1”素质培养目标成为日常教学的生态行为,定期实施达标,确保每一个学生不掉队。


[1] 转引自赵冰洁.霍华德·加德纳的多重智力理论对培养创造力的启示[J]多元智能.中国教育学刊,2001(4).
[2] 鹿晶.谈谈青少年的情商教育[J].新学术论坛,2009(3).
[3] 刘铁芳.从“教育关怀”到“素质关怀” [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9(2).

启元博客

启元英文站
启元艺术团

关于启元

联系我们
启元大事记

美景集团

美城物业

参观启元旗下学校

启元小学招生报名
启元幼儿园招生报名